<i id="mqfhn"></i>

    <input id="mqfhn"></input>

    您好!歡迎瀏覽本站。今天是:
    注冊商標 侵權必究
    首頁 -> 書畫知識


    榜書宜緊密

     

    “榜書’’是我國古代的應用書體之一,其源流悠久,應用廣泛,書家輩出,魅力巨大。本文將由“榜書”名實人手,以南北朝榜書為例,論述榜書書寫的一些藝術規則。不妥之處,求教于同道方家俊彥。

    一、署書、榜書的名實

      “榜書”之名大概源于許慎《說文敘》中的“秦書八體”之一的“署書”?!墩f文敘》云:

      自爾秦書有八體,一曰大篆,二曰小篆,三曰刻符, 四曰蟲書,五曰摹印,六曰署書, 七日殳書,八曰隸書。

    據啟功先生研究,“秦書八體’’可分為四類:一是小篆以前的古體——大篆;二是“書同文”以后的正體——小篆;三是新興的“以趨約易"的俗體——隸書;四是其他不同用途的字體?!笆饡睙o疑是屬于第四類,那么它的用途到底是什么呢?以下我們援引《說文》中有關“書署”的內容作為佐證?!墩f文》云:

      檢,書署也。(1)

      帖,帛書署也。

      扁(今字為匾),暑也。從戶、冊、戶冊者,署門戶之文也。

      對于《說文》中釋為“書署’’之字的所指,段玉裁有一個很好的注釋,他在《說文》“帖”字下注道:“木為之謂之檢,帛為之則謂之帖,皆謂標題。(帖)今人所謂簽也?!笨梢娝^檢、帖、匾等“署書”不過是指一種標題文字罷了。

      檢署制度,在近年發現的西陲木簡里,還保存著。我們可以看到檢署一般采用直書樣式,內容為文書傳遞的去向、數量、發信者、收信人名址等。后世把題名叫做押署,也是由此演化而來。而有關題寫匾署的掌故,我們在文獻中時??梢砸姷?。據《世說新語.巧藝篇"己載:“韋仲將(誕)能書,魏明帝起殿,欲安榜。使仲將登梯題之?!碧祈f續《五十六種書》“署書”一條云:“署書,漢蕭何所作,用題蒼龍、白虎二闕。,’扁署的形式,在現存的一些古代宮殿門額上更是屢見不鮮。如故宮幾大宮殿的匾署,實是一塊方木,采用的是直書形式,和書函上的檢署形式完全一樣。本文研究的榜書,從狹義的功用角度說,正是屬于匾署一類。古代的榜(又作牓),本義是一種木片,引申之,匾額也可以稱作榜。例如,《宋史.文帝紀》云:“府州佐吏并稱臣,請題榜諸門?!彼^“題榜諸門”,就是說降臣請宋文帝為諸門題寫匾額。

      另外,由段玉裁的解釋推而廣之,除了檢、帖、匾外,碑刻的碑額也可以稱作是署書。因為碑額的性質是標題,以表明碑主的姓名、身份和立碑的目的。許多碑額采用的形式和檢、帖、匾一樣,也是直書,如《張遷碑》(圖1)、《衡方碑》、《張猛龍碑》《東方朔先生畫贊》、《宸奎閣碑》等碑刻的碑額。我們今天談到榜書時,除了認為它屬于署書中匾署一類,還經常把擘窠大字稱作榜書,這自然由題匾字的大小引申而來。查閱古籍我們發現,初善題榜和善擘窠大字,經常分開來所指。如《續高僧傳》鄭第十二《隋東都內慧日道場釋敬脫傳》云:“其筆絕大粗,管如臂,可長三尺。方丈一字,莫不高推。有乞書者,紙但一字耳,風力遒逸,睹之不厭。皆施諸壁上,來往觀省。東都門額,皆脫所題,隨一賦筆,更不修飾?!钡髞砭徒欣チ?,有些大字雖然不用于題匾,但也仍然被稱作榜書,榜書于是成了擘窠大字的別名。如康有為《廣藝舟雙楫.榜書第二十四》開篇云:“榜書,古曰署書,蕭何用以題蒼龍、白虎二闕者也;今又稱為擘窠大字。作之與小字不同,自古為難?!边@一廣義的榜書名稱一直沿用到今天。下文我們所指的榜書即擘窠大字,并以此為對象研究榜書書寫的一些藝術規則

    二、榜書書寫的一些藝術規則

      在古代,雖然榜書使用范圍較為廣泛,擅長這種書體的名家也不少,但研討榜書書寫藝術規則的書論卻并不是很多。其中論述相對全面的代表論著是康有為的《廣藝舟雙楫。榜書第二十四》。文中康氏論述了學習榜書的難點與要領、榜書名作和書家、寫榜書的執筆方法以及寫榜書所適用的毛筆等問題。觀點明確,視角高明,不失是一篇專論榜書的名作。但可惜不成系統,行文也相對比較散漫。此外還有一些書家對榜書書寫的藝術規則作了只言片語的論述:他們有的論述了榜書的結字原則,如蘇軾云:“大字難于結密無間,小字難于寬綽有余?!?3)有的論述了榜書的用筆原則,如張,阡融書斷》“飛白”一條云:“(飛白)本是宮殿題署,勢既徑丈,字宜輕微不滿?!庇械慕榻B了榜書名作,如黃庭堅有詩句云:“大字無過《瘞鶴銘》,晚有石崖《中興頌》。還有的從構勢上,對小字與榜書作了區分,如包世臣說:“古人書有定法:隨字形大小為勢。武定《玉佛記》,字方小半寸,《刁惠公》、《朱君山》字方大半寸,《張猛龍》等碑,字方寸,《鄭文公》、《中明壇》,字方二寸,各碑額、《云峰山詩》、《瘞鶴銘》、《侍中石闕》,字方四寸,云峰、蛆崍兩山刻經,宇皆方尺,泰山刻經,字方尺七八寸。書體雖殊,而大小相等,則法出一轍。至書碑題額,本出一手,大小既殊,則筆法頓異。后人目為匯帖所迷,于是有《黃庭》、《樂毅》展為方丈之謬說,此自唐以來榜署字遂無可觀者也?!彼麄兊恼撌龆冀o我們今天研究和學習榜書帶來了很大的啟迪,本文的研究也正是在前人的基礎上,試圖對榜書書寫的一些藝術規則進行分類闡釋。


    (一)執筆

      書法的執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討論得比較熱烈的話題,自從書法創作走向審美自覺以后,書家們就從多個方面對該問題進行了研討,一個好的執筆方法無疑有助于書家自如而盡興地揮灑。榜書書寫也是如此,自唐代開始就有一些書論家對榜書書寫的執筆方法進行了研究。大致有以下三種:

    1、握管法

      握管法是用食指到小指的中節和大指一起握管,即捻拳握管于掌中的一種執筆方法。提到握管法的是唐人韓方明,他在《授筆要說》中說:“第四握管。謂捻掌握管于掌中,懸腕以肘助力書之?;蛟破鹱灾T葛誕,倚柱書時,雷霹柱裂,書亦不輟,當用壯氣,率以此握管書之,非書家流所用也。后王僧虔用此法,蓋以異于人故,非本為也。近有張從申郎中拙然而為,實為世笑也?!痹年惱[曾對握管法也作了補充,他說:“握管,四指中節握管,沉著有力,書誥榜疏??梢娢展芊ㄊ怯糜跁鞍瘛钡?,”它的長處在于握筆著實,通過肘的運用,達到力勁的筆畫效果。但也有不足,由于五指緊握,不能運動,所以運用此法只能做到腕運與肘運,而指運則做不到??芍高\卻是能表現筆畫風姿、態勢和細微變化的一種運筆方式。沒有指運法,打、搶、提按、挫、駐、蹲等筆法會顯得很生硬,調整筆鋒和變換運筆節奏也很難做的到。因此用握管法寫出的榜書,雖然力道很足,但往往會有鼓努為力;死板、僵硬的毛病。韓方明認為此法“非書家流所用也”也是從這個角度講的。2、撮管法

      撮管法是用五指一齊握于筆管末端的一種執筆方法。早提到此法的也是韓方明,他在《授筆要說》中說:“第三撮管。謂以五指撮其管末,惟大草書或書圖幛用之,亦與拙管同也?!表n方明雖然提出了撮管法,但他沒有說明五指“撮其管末”是如何撮法,是像抓物件一樣五指齊頭聚攏,還是別有他法。而陳繹曾則作出了明確的解釋,他說:“撮管,以撥鐙指法撮管頭,大字草書宜用之,書壁尤佳?!笨梢姶楣芊ㄖ饕糜诖笞植輹?。由于執管較上,且使五指執筆法,所以它的長處在于肘運、腕運和指運都比較靈活,有利于縱橫揮灑,左右取勢。但由于手指距離筆頭較遠,如果使用的是斗筆,對于力弱者而言,不太容易把臂、腕、指的力量傳達到筆端,有時還會出現失控的現象。因此,除非臂力、腕力、指力強者,一般人較難使用好撮管法。

    3、提斗法

      提斗法是一種專門執斗筆的方法,執筆方法和撮管法大致相似,但因斗筆的大小而執筆略有不同。如清人戈守智在《漢溪書法通解。執筆鄭第二》就說:“韓方明日:‘提斗運肘,作榜署法也,與撮管略同。斗大則后以一指拒之,斗小則后以兩指拒之?!浞樢锥骐y,故不拒不可也?!?/p>

      以上是三種見于古籍記載的榜書執筆方法。從這三種方法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人對榜書執筆的兩大要求:一、臂力、腕力和指力強勁,能夠作到力透紙背;二、肘運、腕運和指運要協調一致,這樣才能將榜書開張的字勢、質實的筆畫和豐富的筆意表現出來。當然書寫榜書時并非必須使用握管法、撮管法和提斗法,執筆只要符合了上述兩個要求,就方法本身而言應該是很靈活的。啟功先生就曾經說過,書法的自然源自于執筆法的自然,執筆和拿筷子是一個道理,拿筷子只要能夠如愿夾起東西來就可以了,而執筆只要如人意志在紙上自如地畫出道來也就對了。

    (二)用筆

      一件成功的榜書作品必須具有高明的用筆方法。從歷史上的榜書作品看,唐以前的用筆法和唐以后是不一樣的,包世臣就曾經說過:

      至書碑題額,本出一手,大小既殊,則筆法頓異。后人目為匯帖所目迷,于是有《黃庭》、《樂毅》展為方丈之謬說,此自唐以來榜署字遂無可觀者也。

      可見唐以前在書大字碑榜時,所用的筆法和小字是不一樣的。但是到了唐以后,書家以《閣帖》為書法之宗,于是將寫《黃庭》和《樂毅》的方法拿來寫榜書,自然難得其理。在史書中,我們也可以發現唐以前寫大字碑榜和小字真行筆法相異的史例。據《周書》卷47《趙文深傳》己載:

      文深少學楷隸,……深雅有鐘、王之則,筆勢可觀。當時碑旁唯文深及冀而已?!捌浇曛?,王褒入關,貴游等翕然并學褒書。文深之書,遂被遐棄。文深慚恨,行言于色。后知艱尚難反,亦攻習褒書,然竟無所成,轉被譏議,謂之學步邯鄲焉。至于碑牓,令人猶莫之逮。王褒亦每推先之。宮殿樓閣,皆其跡也。遷縣伯下大夫,加儀同三司。世宗令至江陵書《景福寺碑》,漢南人士,亦以為工。梁主蕭觀而美之,賞遺甚厚。天和元年,露寢等初成,文深以題牓之功,增邑二百戶,除趙興郡守。文深雖外任。每須題牓,輒復追之。

      鑒此,在下文榜書用筆法與取勢法的論述中,我們均以南北朝榜書為例加以研討。

    1、沉實的用筆法

      康有為曾經說過:“作榜書須筆墨雍容,以安靜簡穆為上,雄深雅健次之”。靜穆也好,雄健也罷,實際都是在強調一種力。這種力充盈在筆畫中,筆畫就有了生活和活力。從外部形態看,具有力感的筆畫是富有彈性和韌勁的,而不是干癟和平面的。包世臣在《藝舟雙楫》中就曾經說,欣賞大字應該玩賞“筆畫之中截”。為什么包世臣會提出這樣的觀點?原因就在于好的榜書作品筆力沉實,給人以一種巨大的張力。這種張力深入筆畫內部,入木三分,所以筆畫有立體感和彈性。我們比較一下《論經書詩》和比較拙劣的榜書就會發現:同樣是榜書,前者筆畫雖然較細,而其中的內力卻似鋼鐵般的強勁;后者盡管筆畫肥碩,但力感卻非常輕飄。那么如何才能使筆畫內力充沛呢?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二個方面著眼。

    (1)直落管

      所謂直落管指的是落筆時筆管貴直,這樣臂力、腕力和指力就會充分體現在筆頭和宣紙上,寫出的字才會勁健。南朝書家王僧虔就認為,書法要有神采,“心圓管直”是一個關鍵。那么,為什么只有直落管才能大限度地將臂力、腕力和指力輸送到筆頭和宣紙上呢?這與筆鋒的構造有關。筆鋒由主鋒和裹在主鋒周圍的副毫組成。主鋒是筆鋒的根本,主鋒運用有力,寫出的字才能遒勁,所謂“中鋒取勁”就是這個道理。陳繹曾在《翰林要訣》中就列有“骨法”一節,認為字要有骨力,應該采用蹲提主鋒的方法。而副毫主要起到蓄水墨的作用,善于調控水墨,字就別有一番風致,因此前人講究“側鋒取妍”。為了使主鋒頓提有力,直落管是好的方法。試舉一例,老人拄手杖都是直落地,為何?便于杖頭著地有力,不至于失力滑倒的緣故。有些人寫出字沒有力量,就是因為不會直落管,而一味把毛筆左右撇抹,認為這樣會有風致,殊不知正因此才失去了古人論書重骨力的根本。當然,有些古人把直落管的問題也看僵化了,他們認為只有筆筆中鋒才能使筆畫沉實,而且所謂的“中鋒”必須是筆毛順,筆心在筆畫中心。其實只要直落管,力量能夠直落紙端,至于筆毛的形態是順,是絞,我們大可不必計較。這樣筆畫中蘊涵的力才是運動、生動而富于變化的,而不是一種僵死而沒有變化的力。

    (2) 澀與疾

      要使筆畫沉實而生動,除直落管外,運筆的速度也是一個關鍵。過滑過快的運筆不利于讓筆沉下來,相反,過澀過慢的運筆也不會讓筆畫中的力生動起來。那么,如何才能處理好澀與疾的關系呢?我們在行筆時應該充分體味其中的抗爭之力。劉熙載在《藝概》中就說:“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,然每不知如何得澀。唯筆方欲行,如有物以拒之,竭力而與這爭,斯不期澀而自澀矣?!边@種與阻拒之力的爭勢、爭力很好地說明了澀筆的力度特征和運筆的靈活生動感。沈尹默對這種寓疾于澀的運筆方法也有一段很好的闡釋,他說:

      澀的動作,并非停滯不前,而是使毫行墨要留得住。留得往不等于不向前推進,不過要緊而快地戰行?!皯稹弊秩援斪鲬鸲方忉?。戰斗的行動是審慎地用力推進,而不是無阻礙的。

      可見,要讓筆畫有力而生動,寓疾于澀的運筆方法是一個關鍵。

    2、攝人的方、圓用筆法

      一件好的榜書作品,除筆力沉實外,要使其神采外射,還必須使用一些特殊的用筆方法。受篇幅所限,此處掇其大要,主要論述方、圓兩種用筆法(康有為將榜書用筆分為方、圓兩種),其他有關筆法將在這兩種用筆法中用著重號提及。

    (1)方筆米芾在《海岳名言》里曾有一段論述,他說:

      老杜作《薛稷慧昔寺碑》云:“郁郁三大字,蛟龍岌相纏?!苯裼惺镜靡曋?,乃是勾勒倒收筆鋒,筆筆如蒸餅,“普”字士口人握兩拳,伸臂而立,丑怪難狀。由是論之,古無真大字明矣。

      所謂“勾勒倒收筆鋒”指的就是筆筆回鋒藏鋒。也正因為如此,“慧普寺”三字才會神氣全無,“筆筆如蒸餅”。實際上在唐以前,古人作書是非常講究鋒芒的。例如,中國古代書論史上一篇專門講技法的書論——梁武帝《觀鐘繇書法十二意》中就說:“鋒,謂端也?!贝送?,梁武帝在《答陶隱居論書啟》中也說,“運筆邪則無芒角”,“棱棱凜凜,常有生氣”??梢娨棺髌飞鷼鈩C然,起筆和收筆具有“棱棱凜凜”的“芒角”是很重要的。我們比較一下被康有為譽為方筆榜書代表作的鄭道昭《白駒谷題字》,和專務于筆畫回藏的“蒸餅”類榜書就能發現:前者筆力勁拔,生氣外現;而后者筆畫笨拙,生氣全無。

      那么,如何才能作到下有鋒芒,又很自然呢?我們認為有以下兩個關鍵:其一,用健鋒直入的方法切、打起筆(如“谷”字左點、“中”字一豎和一折、“生”字下面兩橫),收筆時或用折挫結合法、或用折轉結合法(“生”字的橫),或用提鋒搶法(“谷”字一捺、“中”字一豎)。有人或問:如果用“健鋒直人切折法”起筆,筆畫會不會顯得單薄輕飄?我們認為關鍵在于書者如何使用,如果下筆沉實,折鋒有力是不會出現這個問題的?!笾劣谑展P,只要使用“折轉結合法”和“提鋒搶法”就能既保持筆畫的鋒芒,又能使筆勢不飄,且有一種風骨和含蓄相結合的效果。其二,為了使筆畫的方折的鋒芒不至于過分露骨,我們在書寫時可以采用折轉結合的方法,但一定要注意折轉筆法要過渡自然,在瞬間通過指腕的轉動完成(如“谷”字右點)??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?榜書第二十四》中評價鄭道昭《白駒谷題字》:“轉折點畫皆已數筆成一筆,學者不善學,尤患板滯,更患無氣”,就是講的這個問題。

    (2) 圓筆

      康有為在《廣藝舟雙楫?榜書第二十四》中說:

      榜書亦分方筆圓筆,亦導源于鐘(繇)、衛(覬)者也?!督浭穲A筆也,《白駒谷》方筆也。然自以《經石峪》為一,其筆意略同《鄭文公》,草情篆韻,無所不備,雄渾古穆,得之榜書,《觀海詩》尤難也。若下視魯公“祖關”、“逍遙樓”、李北?!熬案!?、吳琚“天下一山”等書,不啻兜率天人視沙法眾生矣,相去豈有道里計哉!

      可見康有為認為榜書上乘用筆應為圓筆,其具有“草情篆韻”、“雄渾古穆”的審美效果。因為筆畫厚實,所以能給欣賞者帶來古厚的感覺。那么,在實際書寫時我們如何能表現出這種古厚的筆意呢?如果一味用回鋒、藏鋒,又很容易會陷入米芾所說的“筆筆如蒸餅” 的丑態,是否有其他途徑呢?實際上這個問題不難解決。所謂“圓”指的就是圓渾,為了達到這種效果,除了適當使用回鋒、藏鋒,還有一些可以既能夠保持筆意圓渾,又不失雄穆和生動的筆法。以下試舉幾例:

      一、空逆。

      用實逆法很容易使筆鋒在原地畫圈,致使筆畫笨拙。如果改用空逆法,則既可以使筆鋒靈活自若,又能在筆勢上保留一種“留”的逆勢。運用之要在于擺腕靈活。

      第二、蹲法與駐法

      用逆鋒與回鋒方法起收筆,寫出的筆畫不太能夠保留筆的風致,如果改用蹲法與駐法,則能夠克服這個問題。因為蹲法與駐法在很大程度上不會改變筆鋒的大致形態,相反用了蹲法與駐法可以增添筆畫的厚度。比較一下《泰山金剛經》“食”字和明人偽托虞世南名所作的“攀龍附鳳”“鳳”字撇的起筆,我們可以看出,“食”字圓厚靈活,“鳳”字則比較笨拙駑鈍,缺少一種靈氣。運用之要在于把握用鋒深淺的程度。

      第三、衄法

      筆畫起收除了可以用蹲法與駐法外,“衄”也是一個很好的方法。張懷瑾《玉堂禁經》云:“衄鋒,駐鋒暗挼(搓的意思)是也?!标惱[曾《翰林要訣》云:“(衄)三分三搖筆殺力?!庇衷疲骸棒詧A之?!笨梢娝^“衄”就是指起收時,來回搓揉筆鋒,以達到一種筆下水墨,

      筆畫圓厚古雅的效果。運用之要在于擺腕靈活,下筆力度控制自如。

      第四、轉法。

      在折筆處,用方折的筆法可以使筆意方峻硬朗,神氣外現,如果用圓轉的筆法則能使筆意圓融靈活,康有為所說的“草情篆韻”即指此。所謂“草情”指的是筆意靈活,不僵死;所謂“篆韻”指的是筆意通暢,不滯板。我們比較一下《白駒谷題字》和《泰山金剛經》的折筆就能看出其妙處。轉法運用之要在于指腕靈活,不要斤斤拘泥于古人所謂的“中鋒之法”。

      以上介紹的幾種主要的榜書用筆方法,實際上在真正揮運之時,方法應該是非常靈活的。所謂“臨事從宜”,“冷暖自知”,關鍵在于熟中生巧,意從心生。

    (三)取勢

      氣勢是榜書的魅力所在,而氣勢的表現一則關乎用筆,此外也與結字取勢有關。對于取勢,康有為《廣藝舟雙楫。榜書第二十四》曾經說過:

      作榜書須筆墨雍容,以安靜簡穆為上,雄深雅健次之。若有意作氣勢,便是傖父。凡不能書人,作榜書未有有作氣勢者,此實不能自掩其短之跡。昌黎所謂“武夫桀頡作氣勢”,正可鄙也。觀《經石峪》及《太祖文皇帝神道》,若有道之士,微妙圓通,有天下而不與,肌膚若冰雪,綽約如處子,氣韻穆穆,低眉合掌,自然高絕,豈暇為金剛努目邪?

      康氏所說的“安靜簡穆”指的就是“平劃寬結”的取勢法,“雄深雅健”指的就是“斜劃緊結”的取勢法。當然“平劃寬結”的“平”與“斜劃緊結”的“斜”都是相對來說的,我們大可不必細究其“斜”與“平”的度數。以下分就兩種取勢方法作簡要論述。

    1、“平劃寬結”法

      據沙孟海編著《中國書法史圖錄。南北朝書法序言》,“平劃寬結”取勢法繼承了隸法,保留了隸意,因此在布白上更多講究平實與寬博。我們通過對南北朝時期此類風格作品的觀察(如《泰山金剛經》、“四山摩崖”、《論經書詩》等)可以發現,此類取勢法結構平穩,布白寬博,雖然在取勢上缺少跌宕的動勢,但從其平實寬博的布白中,欣賞者確實能夠體會出一種“安靜簡穆”的氣勢。

    2、“斜劃緊結”法

      “斜劃緊結”取勢法講究結構中宮緊湊,結勢峻拔。啟功先生說,在處理這類取勢方式時,書寫者“常常隨著字形的結構而自然的來安排筆劃,例如:哪些偏旁筆劃較多,便把它寫密一點。并不把一字中的筆劃平均分可以走馬,密處不使透風?!薄捎诓捎昧恕靶眲澗o結”取勢法,所以單字的重心一般偏上,字的下半部常常寬綽有余,架勢比較莊重穩健 (如鄭道昭《東堪石室銘》、鄭道昭《安期子題字》)。但這種取勢法也有缺陷:由于字形構造隨勢而布,因此部件之間便相對缺乏靈動而宛轉的聯系,有時經常為了夸張方硬的筆畫而使得整修字勢欹斜和失重。

      以上是筆者對榜書書寫藝術規則作出的膚淺思考。我們認為榜書作為一種實用性很強,變化余地頗大的書體,其書寫規則不是用幾種方法就能囊括的,而且各種規則之間也不是一種雷池不越的僵死關系。但是作為一個榜書研究者和學習者,我們對這些大的規律必須有所了解,否則寫出的“榜書”將離榜書藝術的根本“失旨大矣”,這也是本文撰寫的意義所在。不當之處,祁請方家指謬。


     


    ??榜書也叫擘窠書。多大的字才算榜書?沒有具體規定。一般說來,牌匾上的字都算榜書。一張四尺宣紙上寫一兩個大字就是榜書。與此相反,像指甲蓋一般大的字稱為小楷。在書法里,榜書和小楷從大小上說,都是兩個端;從難度上說,也是兩個端。這一大一小難寫。難就難在“疏密”二字,常言道:“大字宜密,小字宜疏”。宋朝的蘇東坡也說:“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;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”。正因為這一大一小難寫,所以有不少書法愛好者不愿意接觸榜書和小楷。尤其是榜書;不僅難寫,而且費時、費紙、費墨。解決“三費”問題有一個簡單的辦法:就是每次用完的墨不要倒掉,加上清水調成灰色。然后用板刷刷在舊報紙上。等報紙晾干后,用毛筆沾清水在上面寫字。報紙是灰色的,而用清水寫出來的字則是黑色。這一灰一黑,灰黑分明,清晰可見。用這種方法預先刷出十幾張報紙備用。一旦有空,興致來臨,就可以在桌案上鋪上報紙,用毛筆沾沾清水在上面盡情揮灑。一張寫完放在一邊晾著,接連不斷地寫第二張、第三張……依次類推,一直往下寫。當寫完后一張,一張也就晾干了。這時,可以從頭開始,繼續往下寫。寫完晾干,晾干再寫,循環往復,周而復始,十幾張報紙永遠寫不完,豈不是既省時,又省墨,又省紙的好辦法嗎?有興者,不妨一試。

    用這種方法練習榜書,長此以往,堅持不懈,練好榜書指日可待。當自己覺得有把握時,方可在宣紙上創作榜書作品。在案上寫好的榜書,因為距離眼睛太近,無法看出字的好壞,非得上墻不可。俗話說:“人怕上床,字怕上墻”。字一上墻,人在遠處觀看,字的所有毛病就會暴露無疑。知道一張的毛病以后,再寫第二張,第二張寫完依舊上墻遠看,發現毛病再度修改。就這樣不斷總結,反復糾正,直至自己滿意為止。

    榜書作品寫好后,落款的字和印章不能太小,要與榜書相配。加蓋朱文和白文的印章時,兩個印章的距離不能太近,起碼相隔兩到三個印章的距離,這樣才顯得大氣。


    上一篇:小楷宜開闊下一篇:書法中的墨與魔法

    版權所有:萍鄉市玄林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地址:萍鄉市躍進北路159號玄林字畫行 贛ICP備12005146號-1 技術支持:LOGO h.png

   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手机,_亚洲少妇AⅤ在线电_午夜福利中文字幕有码_中文字乱码在线生成2021